综述:蟛蜞菊属植物:植物化学、药理学、毒理学、纳米制剂及合成修饰的综合评述

2025-11-24 01:48:56

植物化学特征蟛蜞菊属植物含290种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成分,以倍半萜和ent-贝壳杉烷型二萜(如贝壳杉烯酸、大花酸)为主,同时富含酚类、植物甾醇及挥发性萜烯油。其中苯并呋喃类化合物韦德洛内酯(wedelolactone)因其显著的抗炎活性备受关注。

药理活性与机制该属植物提取物通过多靶点作用展现广谱药效:

•抗炎:抑制NF-κB/MAPK信号通路,降低促炎因子表达,临床用于百日咳、咽炎等炎症性疾病;

•抗癌:二萜类成分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;

•器官保护:对神经元(抗氧化应激)、肝脏(抗纤维化)、骨骼(促修复)具有保护效应;

•伤口愈合:加速表皮再生与胶原沉积。

安全性评估大鼠急性毒性实验显示LD50超过2000?mg/kg,提示其基础安全性较高,但长期毒性数据仍需完善。

技术改良方向纳米载体包裹可提高韦德洛内酯等成分的生物利用度,而半合成修饰能优化其抗菌、抗病毒活性。未来需加强单体化合物的体内外药效验证及新型制剂开发。